「審計月刊」采購業務內控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2-04-15發布部門:

采購業務內控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采購業務內控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采購業務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原材料、生產設備的主要來源渠道,亦是辦公中所耗用辦公用品的主要來源渠道。本文分析了企業采購業務內控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旨在通過加強采購業務內控管理,降低采購成本,確保采購產品質量,完善采購物資的保管,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01

采購業務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


企業采購業務中的采購是指采購原材料、商品、無形資產、工程物資、固定資產及接受勞務等。采購業務內控從確定采購計劃、選擇采購方式、供應商的準入與評估、采購物資的驗收與保管、退貨管理等進行詳細規定,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存在著重要的意義。

完善采購業務內控管理是企業降低采購成本、保證采購物資質量、形成生產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采購業務內控在制定采購預算、編制采購計劃、完善采購流程、加強采購物資驗收與付款均做了詳細的規定,要求企業在付款申請、付款審核、付款審批各環節嚴格控制,為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提供指引。

02

采購業務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未進行集中采購與機構分離

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分散采購與多頭采購的現象較為嚴重,大批量的購買未進行集中采購,沒有發揮購買方因較多的需求而享有議價的優勢,增加了采購成本。二是對于重大與技術性較強的采購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專家進行科學的論證,在采購決策與審批過程中未進行集體討論與審批,增加采購舞弊的可能性。三是采購人員未按時輪崗,一名采購人員長期從事采購,更有一些小額采購或者零星采購全部由采購人員一人辦理全部的采購業務,沒有做到采購業務崗位職責相互分離與監督。


(二)未編制合理的采購計劃,未將采購計劃納入企業的預算進行管理

每年年末物資需求部門沒有以本年物資實際消耗量為依據編制下年的需求計劃,甚至有時編制的需求計劃沒有上報采購部門進行匯總。導致采購部門在實際采購物資時盲目采購、未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當前的庫存情況、所需要采購物資的市場行情、企業的發展狀況而進行采購,使企業的采購成本過高、實際物資儲備量偏大,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采購計劃的編制沒有經過相關負責人審批后報企業進行集體決定,所制訂的采購計劃沒有作為企業的剛性指令嚴格執行,也沒有將采購計劃納入企業的預算進行管理,使采購計劃的編制形式化。


(三)未建立比較科學的供應商評估與準入制度

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在供應商的選擇與評價方面未能對供應商的信譽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經營資質的合法性進行嚴格的審查,如果供應商不能合理選擇,所購買的商品會質次價高,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

二是在供應商檔案的管理與維護方面,沒有對企業新進供應商、原有供應商及潛在供應商的檔案分別管理;沒有對已經合作供應商、潛在供應商的行業發展狀況、信譽情況跟蹤評價了解;導致企業供應商的信息不能時時更新,所記錄信息沒有較好地反映供應商資質信譽狀況、經營情況,從而不能及時淘汰不合格的供應商,使企業的經濟利益受損。


(四)物資驗收、倉儲程序不規范

一是沒有明確規定采購物資的驗收標準及驗收流程,沒有要求驗收人員需要對購貨合同、采購申請單、發票進行相互核對后編制所要檢驗物資的目錄,使得所驗收物資的名稱、規格可能與購貨合同、采購申請單上的名稱、規格不相符,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庫存物資。

二是驗收人員沒有在物資入庫前檢查產品質量保證書、商檢證書與合格證等證明物資質量狀況的文件,對于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大批量的和新技術、較特別的物資,沒有通過企業需求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測試,也沒有委托具有檢驗資質的專業機構或外部專家協助驗收,不能很準確地確定所驗收物資的質量狀況。

三是沒有對驗收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的應對方法進行明確規定,導致企業負責驗收的機構或人員在驗收過程中對所驗收物資出現的異常情況沒有及時處理,從而延誤了企業的生產、經營。

四是在物資儲存過程中,沒有對物資分類存放,沒有按照物資屬性、特征分別進行管理,導致物資由于儲存不合理而霉爛、變質;倉庫保管員沒有建立物資儲備臺賬,沒能對物資的收、發、存數量詳細記錄,有些物資明明庫存有剩余,沒有對應的臺賬管理而再次購買,引起物資長期積壓,造成物資減值;出入庫手續不齊備、出入庫審批不及時,財務人員做賬沒有依據,財務賬務記錄滯后于實物流轉,沒有起到財務賬務管理對倉儲實物管理的監督作用。



03

強化采購業務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作用的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采購制度及相應的采購流程
制度是一個企業管理的靈魂,是管理者及員工工作的依據,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全面梳理采購業務流程,完善采購業務相關管理制度。
首先,企業應統籌安排采購計劃。企業的需求部門(包括生產、經營、項目等部門)應結合企業發展戰略準確、及時地編制需求計劃,經部門領導審批后報采購部門匯總后編制采購計劃,在編制采購計劃時應當結合企業的銷售預測,遵循“以銷定產”的原則,采用合理的計算方法,準確地計算出企業全年最佳采購需求量,每月或每次最佳采購量,防止由于采購過多,造成庫存量過大,從而占用流動資金;計算最佳采購周期,避免由于采購時間間隔過長,造成原材料供應不上,影響生產持續進行,避免采購時間間隔過短,物資采購過于頻繁,造成物資積壓。應當把采購計劃的實行效果納入企業管理,作為各計劃部門績效考核的標準,避免不能遵照采購計劃采購,造成與企業整體生產不協調。
其次,企業應當建立采購申請制度。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專門的采購部門,采購部門享有請購權,按制度規定的流程辦理請購申請,經具有審批權限的人審批后辦理請購,在批準采購申請時,審批人員應重點關注所申請的內容是否完整準確,不符合規定的申請不應予以批準。對于企業的超預算采購項目和預算外采購項目,首先應進行預算調整,經過特別授權審批后再辦理請購手續。財務部門應對采購申請預算、資金需求情況進行審核,超限額的采購須經財務部長審核。
再次,企業應當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估與準入制度。企業應對供應商的資質的合理性、經營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對于重要物資供應商或專業技術性較強的供應商應聘請專家進行評估。企業應編制供應商目錄,目錄不僅記錄已經合作過的供應商,對于潛在的供應商也應登記管理,作為企業物資采購的一種資源。在編制采購計劃時,不能直接指定或采用其他方式變相指定供應商,對一些特殊產品的供應商,如專有、專利等,應當提供相應的資料,需要經過專業人員的評估與討論,審批人員批準才可納入企業的供應商目錄。企業應對供應商發展狀況及時更新,對不合格的供應商建立淘汰機制。

(二)采購業務不相容職務應進行有效分離
企業物資采購的請購申請應當由請購部門提出報部門領導審批,采購人員應在供應商目錄中選擇幾家價格較低的供應商報領導決定最終的供應商,經法務部門審核后的合同報部門領導審批后由其他的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簽訂合同,采購的物資到貨后質量驗收人員驗收入庫,開具入庫單交由財務部門進行賬務處理。流程中各個環節應單獨設崗,每個不相容崗位由不同人員擔任,對重要崗位還應設置輪崗計劃。
總之,強化采購業務管理,控制采購風險,降低采購成本,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企業的管理人員與全體員工應嚴格按內控規定執行。

轉自:計之窗

a片免费软件永久观看_国产色噜噜噜在线精品_成年奭片免费观看视频一_人人爽人人澡人人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