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交易開鑼,首日碳價超預期!

發布時間:2021-07-23發布部門:總經辦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的講話:
(2021年4月22日,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尊敬的拜登總統,
尊敬的各位同事:


很高興在“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感謝拜登總統的邀請。借此機會,我愿同大家就氣候變化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共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平衡,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使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雪上加霜。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叭f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贝笞匀皇前ㄈ嗽趦纫磺猩锏膿u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不尊重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只會遭到自然報復。自然遭到系統性破壞,人類生存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堅持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樸素的真理。我們要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要順應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方向,抓住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以創新為驅動,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


——堅持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保護生態環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要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環境關系各國人民的福祉,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后代的責任,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多邊主義。我們要堅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原則,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化自身行動,深化伙伴關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實現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學互鑒、互利共贏。要攜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責;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


中方歡迎美方重返多邊氣候治理進程。中美剛剛共同發布了《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中方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發展中國家面臨抗擊疫情、發展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我們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同時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避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幫助他們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國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此外,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方將在今年10月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漁”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南南務實合作,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再到小島國的節能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中方還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發起了系列綠色行動倡議,采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持續造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國人民。

 

“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睔夂蜃兓瘞Ыo人類的挑戰是現實的、嚴峻的、長遠的。但是,我堅信,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人類必將能夠應對好全球氣候環境挑戰,把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留給子孫后代。


謝謝大家。



全國碳交易開鑼,首日碳價超預期!

2021年7月16日早上9點30分,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丁學東、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等人出席了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
全國碳市場交易中心設在上海,登記中心設在武漢。首批參加全國碳市場的為2225家電力企業,覆蓋碳排放量約40億噸。中國碳市場覆蓋排放規模已超過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面板顯示,全國碳市場開盤價為48.00元/噸,開盤后快速上漲至50元以上,并在買一位置出現了106000噸的買入大單,整體成交較為活躍,每分鐘產生數筆成交。


作為我國首個直接對碳排放進行限制的政策,全國碳市場上線運行意味著我國在落實“雙碳”目標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全國超過40%的碳排放開始實現“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隨著碳價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碳市場有望成長成年交易額千億人民幣的大市場,并為全社會的減碳行為提供價格信號乃至資金支持。

微信截圖_20210723104600.png



為什么建設全國碳市


碳市場機制通過設定配額(碳排放許可證)的數量控制碳排放總量,同時通過交易鼓勵減排成本低的企業進行減排,能夠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獎勵低排放企業,促進低碳投資。建設全國碳市場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全國碳市場誰來參與?


交易主體為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規定的機構和個人。市場啟動初期,只在222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預計未來將逐步納入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參與交易。


為什么要參與交易?

政府會向重點排放單位(現階段為電力企業)發放配額,企業要向政府提交和自己排放相等的配額,配額不足的話將受到政府懲罰。對于排放量低于政府配額的企業,高于排放量的配額可以出售;對于排放量高于配額量的企業,需要從市場購買配額。



配額如何分配?


現階段政府采用行業基準法免費向電力企業發放配額。政府會設定行業基準值(例如每發一度電有多少碳配),企業的實際供電量和供熱量乘以基準值就是企業的配額。相當于政府只控制企業的碳排放強度,不限制企業的實際發電量。只要強度低于基準值,發電越多盈余配額越多。



全國碳市場有幾種交易方式?


碳排放配額交易可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交易中心和和登記中心各自起什么作用?

全國碳市場交易中心設在上海,負責運行維護碳交易市場、確認交易信息。登記中心設在武漢,負責登記配額分配、配額清繳和配額轉賬。市場參與主體需要同時管理交易和注冊登記兩個賬戶。


全國碳市場時間表


根據《關于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全國碳市場2021年6月30前完成發電行業碳排放量核查工作,9月30日完成配額核定,盈余或不足部分企業可通過全國碳市場進行交易,12月31日前需完成清繳履約工作。


轉載于:www.tanpaifang.com



a片免费软件永久观看_国产色噜噜噜在线精品_成年奭片免费观看视频一_人人爽人人澡人人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