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角度看新《行政處罰法》的民生亮點 ,附十大重點變化

發布時間:2021-07-16發布部門:法務部



7月15日,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正式實施。將行政處罰權下放到鄉鎮街道、延長行政處罰追責期限、完善行政處罰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這是行政處罰法1996年施行以來的第三次修訂,在立法部門對新法作出的權威解讀中,通過四個角度帶您了解新行政處罰法的民生亮點。


01

“一事不再罰”只針對罰款處罰



  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這在1996年制定行政處罰法時就已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級巡視員張桂龍介紹,本次修法對“一事不再罰”原則作了進一步完善,針對實踐中一個違法行為違反多個法律規范的情形,在堅持“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基礎上,增加規定“同一個違法行為違反多個法律規范應當給予罰款處罰的,按照罰款數額高的規定處罰”。


  張桂龍強調,“一事不再罰”指的是不能給予兩次及以上的罰款處罰,對于其他種類的處罰,還要看單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例如根據疫苗管理法規定,生產、銷售的疫苗屬于假藥的,其處罰包括沒收違法所得和相關物品、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藥品注冊證書、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罰款等,對于上述罰款之外的處罰種類,可以并罰。



02

“兩人執法”,全過程記錄


 

  在現行法律“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規定的基礎上,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將原來規定于“一般程序”一節的“兩人執法”,調整到“一般規定”一節中,修改為“行政處罰應當由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實施。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兩人執法’的好處是,執法人員之間有合作、有配合、有制約、有監督,特別是在面對當事人執法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爭議?!睆埞瘕埥榻B。


  此外,修訂后的行政處罰法規定了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定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對行政處罰的啟動、調查取證、審核、決定、送達、執行等進行全過程記錄,歸檔保存。據了解,司法部正在積極推進全國行政執法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建設,用信息化助推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入落實。



03

滿足三大要件,才能“首違不罰”



  壓線、不按規定停車……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稀里糊涂”違法被罰款的現象。而根據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規定,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笆走`”如何界定?“首違不罰”又如何操作呢?


  “行政執法的價值絕非‘為罰而罰’,而是要在懲戒違法行為的同時達到預防違法的實際效果。大力推行‘柔性執法’,對輕微違法者進行批評教育、勸誡同樣也能起到防止和減少嚴重違法行為、降低社會危害性的作用?!彼痉ú啃姓谭▍f調監督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徐志群介紹,初次違法主要是指當事人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在同一領域、同一空間內第一次有某種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實施“首違不罰”必須符合行政處罰法第33條規定的三個要件:即初次違法、危害后果輕微、違法行為人及時改正,這三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在談到增強“首違不罰”可操性時,徐志群強調要嚴格規范行政裁量權?!笆欠裎:蠊p微和及時改正、‘可以不予處罰’,都賦予了行政機關較大行政處罰裁量權?!毙熘救罕硎?,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要統籌做好免罰清單實施和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工作,對照法律法規,依據不同行政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危害程度、實際后果等因素,按照合法、科學、公正、合理的原則,綜合考慮法定裁量和酌定裁量因素,對行政執法行為種類進行逐條梳理、分類、細化,納入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管理,并適時組織評估,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04

把住五個“關口”,避免“暗中執法”



  近年來,濫設亂設“電子眼”抓拍交通違法行為,產生“天量罰單”的事件多次引發輿論熱議。通過“電子眼”進行非現場執法,有時存在設置地點不合理、不公開,監控設備不合格、不達標,記錄違法信息不規范、不告知現象,群眾對此頗有微詞。


  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著力解決電子技術監控設備執法不規范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處長張曉瑩介紹,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對電子技術監控設備的質量要求、設置、使用和程序等作出全面規定,實現了五個“確?!?,把住了五個“關口”——


  確保采用非現場執法方式于法有據,把住“法律依據關”。行政機關具體在哪些領域、哪些情形下可以單憑電子技術監控設備收集、固定的違法事實實施行政處罰,應由法律、行政法規確定。


  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質量過關、性能完備,把住“質量關”。利用電子技術監控設備收集、固定違法事實的,應當經過技術審核,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符合標準。


  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的設置科學合理、公開透明,把住“設置關”。利用電子技術監控設備收集、固定違法事實的,應當經過法制和技術審核,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設置合理、標志明顯,并要求將設置地點向社會公布,避免“暗中執法”。


  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記錄內容準確無誤、客觀全面,把住“記錄關”。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記錄違法事實應當真實、清晰、完整、準確。行政機關應當審核記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經審核或者經審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記錄信息有效告知當事人,把住“告知關”。既要及時告知,也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為當事人查詢、陳述和申辯提供便利。同時強調不得限制或者變相限制當事人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



新《行政處罰法》十大重點變化





01

有關時間

? 明確時間期限是工作日

第八十五條  本法中“二日”“三日”“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 規定立案到結案的時間為九十日,修訂前是三個月。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應當自行政處罰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內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 規定提起聽證的時間是五日內,修訂前是三日內

第六十四條第一項 聽證應當依照以下程序組織: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五日內提出;


02

有關聽證

? 新法規定的聽證范圍擴大了(第六十三條)

包括較大數額罰款,沒收較大數額違法所得、沒收較大價值非法財物,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其他較重的行政處罰,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行政機關擬作出以上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同時規定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 新法規定的聽證程序(第六十四、六十五條 )

當事人提出( 新法延長了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時間,將申請聽證的時間由原來的三天修改為五天。)

告知聽證信息 (行政機關應當在舉行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及有關人員聽證的時間、地點)

聽證公開舉行(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依法予以保密外)

有權申請回避 (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

當事人參與(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聽證應當制作筆錄,強化聽證筆錄的效力,明確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聽證筆錄作出決定。  


03

首違可以不罰 主觀過錯不罰(第三十三條)

? 增加首違可以不罰 

第三十三條第一款 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 增加主觀過錯不罰 

第三十三條第二款 當事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 體現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第三十三條第三款 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應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  


首違不罰明確寫入后,其中關于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不予行政處罰的具體情形與以往相比有了較大變化。




04

增加明確兩個定義

? 行政處罰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 違法所得

第二十八條第二款 當事人有違法所得,除依法應當退賠的外,應當予以沒收。違法所得是指實施違法行為所取得的款項。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對違法所得的計算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05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明確了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領域,在行政處罰法中確認了多年來綜合執法制度改革的成果;決定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處罰權的機構刪除了“經國務院授權的”;增加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的行使機關——法律規定的其他機關。

06

委托執法

增加了“書面”一詞,改“委托”為“書面委托”;增加了關于公開委托書的內容,應當載明委托的具體事項、權限、期限等;增加了應當將委托書向社會公布,體現了公開公示制度。

對受委托組織應符合的條件作了修改:刪去了“事業組織”;受委托組織的工作人員也應取得行政執法資格。


07

簡易程序

擴大了適用的范圍,提高了罰款的數額 ,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50元、1000元以下→200元、3000元以下)


? 提高了當場收繳罰款的數額和范圍 。(20元以下→100元以下)



08

證據

? 對行政處罰的證據種類作出新規定(第四十六條)

明確了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

同時,增加規定證據必須經查證屬實,方可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 違法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第四十條) 



09

三大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 新增加了公示的要求:規定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依法公開;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設置地點應當公布。

第三十九條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立案依據、實施程序和救濟渠道等信息應當公示。

第四十八條 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依法公開。

公開的行政處罰決定被依法變更、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確認無效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三日內撤回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并公開說明理由。

第四十一條第一款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利用電子技術監控設備收集、固定違法事實的,應當經過法制和技術審核,確保電子技術監控設備符合標準、設置合理、標志明顯,設置地點應當向社會公布。


? 新增了執法全過程記錄的要求。

第四十七條 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對行政處罰的啟動、調查取證、審核、決定、送達、執行等進行全過程記錄,歸檔保存。


? 新增明確了在利用電子監控取證前要進行法制審核。

第四十一條第二款 電子技術監控設備記錄違法事實應當真實、清晰、完整、準確。行政機關應當審核記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經審核或者經審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 明確在行政處罰決定前要進行法制審核(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第五十八條第一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法制審核的人員進行法制審核;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決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直接關系當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權益,經過聽證程序的;

(三)案件情況疑難復雜、涉及多個法律關系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進行法制審核的其他情形。


10

兩種加大處罰力度的情況

? 對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措施的行為,新增明確依法快速、從重處罰。

第四十九條 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為了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社會危害,行政機關對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措施的行為,依法快速、從重處罰。


? 加大重點領域行政處罰力度,追責期限延長至5年。




來源  |  光明日報、青海公安等

a片免费软件永久观看_国产色噜噜噜在线精品_成年奭片免费观看视频一_人人爽人人澡人人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