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能機時代,我們目睹了手機造型的豐富多彩,翻蓋、推滑蓋、屏幕翻轉等各種形態層出不窮。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以統一的直板設計取代了這些形式各異的設計。此后,手機形態的發展便似乎陷入了停滯。近年來,除了“劉?!焙秃笾脭z像頭的小調整,更具挑戰精神的“異類”鮮少耳聞。智能手機同質化的今天,手機廠商急需開辟新的戰場,而折疊屏的出現,就成為廠商們關注的焦點。
充滿科技感的翻折方式和突破尺寸的使用體驗,讓折疊屏手機一經問世就自帶話題。然而由于各種技術難題,目前行業能推出折疊屏設備的廠商屈指可數。華為、三星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手機廠商,首先推出了正式商用的折疊手機。經過兩代機型的預熱,如今這個賽場迎來了更多競爭對手。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vivo、蘋果,手機圈“非主流”玩家Google、TCL等都蓄勢待發。這些廠商的加入,無疑將給折疊屏軟硬件生態帶來更多可能性,我們也得以一窺行業對手機未來形態的探索。
折疊屏商用2年,3個方向
自首款折疊屏手機發布至今,行業內已經出現多種折疊方案,主要以大屏豎向內折、大屏豎向外折及小屏橫向內折三種方案為代表。
大屏方案追求手機“平板化”,注重更大的屏幕所具備的更多功能性,在游戲、視頻、多任務處理等領域展現折疊屏優勢,小屏方案則大幅提升手機的便攜性,主攻女性用戶。
在折疊方式上,內折方案能讓屏幕得到較好的保護,缺點是彎折半徑小,膜層受到擠壓較大,折痕風險大,且需要外屏輔助。而外折無須多個屏幕,整機一體性更強,同時彎折半徑大,折痕風險較小,但是外折對于屏幕的拉伸會更多,鉸鏈也更為復雜,而且對于屏幕的耐用性及抗磨損性要求較高。
3. 小屏內折
1)摩托羅拉Razr及Razt5G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14日
屏幕及折疊形態:Motorola Razr的設計源自原始的Motorola Razr功能手機系列,具有可水平上下折疊的屏幕,展開后形成一塊6.2英寸21:9比例的OLED屏幕,與主流直板手機的體驗相似。Razr在外部配備了一塊2.7英寸的快速查看顯示屏,用戶可以不打開手機就能進行查看通知或者自拍等操作。
創新點:“星軌轉軸”技術在機身內部做了活動板結構,屏幕展開時活動板會將屏幕托起提供支撐作用,而合起來的時候活動板則會向后移動,讓屏幕可以按照星軌曲線進行折疊。該技術一方面為屏幕折疊區域留出了足夠大的轉角,以此來避免由于內折曲率半徑過小導致的折痕問題;另外,對折之后Rrazr屏幕中間的縫隙非常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異物進入,避免對柔性屏造成傷害。
產品評價:致敬經典設計的首款折疊翻蓋手機,“市面上唯一實現屏幕無折痕和無縫對折的折疊屏手機”,展開后尺寸為普通手機,折疊后整機更加便攜。
2)三星Galaxy Z Flip 發布時間:2020年2月11日
屏幕及折疊形態:采用小屏上下翻折方案,配備一塊6.7英寸OLED屏幕,長寬比為21.9:9,屏幕頂部有一個開孔攝像頭。外屏配備了一塊1.05英寸OLED封面顯示屏。折疊狀態下可以顯示時間、日期和電池狀態,接聽電話并充當取景器。
創新點:德國肖特公司作為三星的超薄玻璃供應商向Galaxy Z Flip提供30微米厚度可變形玻璃,這是一種可進行化學強化處理的高透明度、超柔性的超薄玻璃。Z Flip之前,所有現存折疊屏設備的屏幕表面均為透明聚酰亞胺類薄膜塑料,其與玻璃硬度有非常大的區別。使用玻璃顯示器可以使屏幕更耐用,并減少折疊點處的屏幕折痕。鉸鏈機制通過尼龍纖維得以增強,該尼龍纖維可防止灰塵進入。但與此同時Z Flip表面也覆蓋了一層柔軟的、可刮擦的聚合塑料層,以防止屏幕受到傷害。
產品評價:第一款使用玻璃顯示器的可折疊智能手機,顏值高,為女性用戶打造的智能手機,硬件配置低。
折疊屏形態方向:雙折折疊、卷軸屏、其他技術結合
除了以上提到折疊屏形態的手機,目前還有更多形態的折疊屏產品處于開發、等待上市的階段,主要以雙折折疊、卷軸屏,以及與其他技術的結合為代表。
雙折折疊技術,主要通過以空間換取面積,帶來突破性的大屏體驗。缺點是厚度和重量幾乎是普通智能手機的3倍,軟件適配也有更高的難度。
相較折疊屏,卷軸屏以伸縮結構代替了折疊機構,可實現更輕薄小巧的體積。缺點是電池空間少,續航能力受限。另外,由于卷軸屏需要驅動電機等精度更高的組件,成本、良品率等問題也更嚴峻。
折疊屏技術與5G、屏下攝像頭、手寫筆等技術結合,還將帶來使用體驗的提升。比如折疊屏技術和鍵盤結合,給手機帶來類似筆記本電腦的操作體驗。折疊屏技術與屏下鏡頭技術,帶來真正意義的全面大屏等。
1)多次折疊帶來更大的屏幕
雙折折疊屏TCL的雙折疊手機采用“內折+外折”雙折疊模式,在折疊模式下它擁有 6.65 英寸屏幕,展開后能將屏幕擴展到 10 英寸。用戶可以選擇使用全屏到三分之一屏幕,但由于這款設備僅為概念機,在軟件適配上還未做完整優化。
對稱雙外折折疊屏小米的折疊屏工程機同樣采用三段式設計,不同的是它采用對稱雙外折疊的形態,支持左右兩塊屏在1/4處向后折疊,折疊后正面屏幕為普通智能手機大小,背面為兩塊小屏幕。
隱藏鍵盤雙折折疊屏三星一份專利文檔顯示,其正在考慮開發一種有滑出式鍵盤的可折疊型智能手機。借助雙鉸鏈,該設備可實現從全屏到三分之一屏的使用場景,其中一個屏幕還隱藏了滑動的鍵盤,通過集成鍵盤功能可以達到類似筆記本電腦的高效率操作。
2)卷軸屏帶來折疊新形態
橫向卷軸屏OPPO的“卷軸屏”概念機OPPO X 2021,采用一塊最小 6.7 英寸、最大 7.4 英寸的無級 OLED 柔性卷軸屏,通過 OPPO 自研的“Roll Motor”動力方案、“Comb Bed”屏幕支撐方案和“Warp Track”疊層,實現了幾乎 “零折痕”的屏幕伸縮效果。
華為一份專利展示了其對卷軸屏形態的探索。當設備處于收縮狀態時,屏幕覆蓋手機前后兩側。手機右側有伸縮機構,拉出伸縮機構時,后蓋部分的屏幕沿著軸轉到前面,主屏幕隨之變大。
縱向卷軸屏TCL的卷軸屏采用了縱向卷曲的方式,在收納狀態下屏幕尺寸為6.7英寸,擴展后屏幕可達到7.8英寸。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折疊屏手機動輒14毫米以上的厚度,TCL將機身厚度控制在了10毫米以內。
雙滑動卷軸屏三星的卷軸屏專利顯示,其手機可以從左右兩側進行屏幕延展。兩側屏幕完全打開之后,可以得到一個相當于普通手機3倍大小的屏幕。
2)折疊技術與其他技術結合
折疊屏+屏下攝像頭+手寫筆根據韓媒的消息,三星計劃在折疊屏設備上采用屏下攝像頭技術(UDC),該技術讓屏幕更加完整,視覺效果更優秀。同時,其設備還將支持S-Pen手寫筆,提升大屏手機的使用體驗,這也意味著柔性屏幕的性能將有極大的提升。
折疊屏+觸控欄+手寫筆華為的一項專利顯示,其折疊屏具有一個可以觸控的側屏,并且支持手寫筆操作。華為同時為該手寫筆設計了安置方案。設備在閉合狀態下,側屏可以顯示日常通知。當設備展開時,側屏則支持常用工具的交互,提升工作效率。
軟件優化仍有較大空間
折疊屏手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手機形態,其外觀的革新,意味著軟件交互也需要顛覆性的改變。不管是折疊屏還是卷軸屏,都涉及到折疊態(手機)與展開態(平板電腦)的展現,包括二者之間如何過渡、如何利用大屏優勢等。
當前折疊屏的軟件生態建設仍處于非常初始的階段。華為與三星是為數不多推出商用折疊屏產品,并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系統生態均有一定積累的廠商。一些在平板電腦上備受好評的功能,也被移植到折疊屏手機上。
1)分屏
創新多窗口交互華為的智慧分屏功能,支持最多三個APP在同一屏幕同時運行,從而實現邊看視頻、邊聊天,邊看資料、邊記筆記等操作。如果你想要實現多任務的快速分屏切換,還可以將應用固定在快捷欄(dock)中,實現在多個應用間地快速切換。此外,應用間還支持拖拽圖片、文字、視頻等文件,帶來更為高效的操作體驗。
平行視界平時視界是華為為其平板設備開發的獨特功能,該功能也被“移植”到折疊屏。通過平行視界,設備可以同時開啟一個應用的兩級界面,大屏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分屏截圖三星Z Fold 2除了支持內外屏多個APP分屏交互之外,還支持“分屏截圖”,用戶可以在多屏之間選擇任一窗口進行截圖。
Flex模式(自適應分屏模式)三星的Flex模式可以滿足手機在內外屏之間的無縫切換,該功能適配了視頻通話、看YouTube視頻等多種場景。Flex模式與“捕獲視圖”模式同時工作,還可以讓Z Fold2的用戶在主屏的下半部分查看最近拍攝的照片,而下一個鏡頭的預覽則保留在主屏的上半部分。
帳篷模式
柔宇的FlexPai 2利用其折疊設備可以0-180°任意角度自由懸停的優勢,配備了手機模式、帳篷模式、平板模式三種模式,手機在展開一定角度之后進入帳篷模式,此時手機可以作為支架,方便影音娛樂。
2)鏡像智拍
華為Mate Xs利用其前后攝合一的設計,帶來顛覆傳統拍照模式的鏡像智拍。拍照時開啟副屏協同,主屏和副屏將同時顯示取景畫面,被攝者也可從副屏中觀察到自己。三星Z Fold 2的“雙預覽”(Dual Preview)也是類似的功能。
3)智能側邊欄
柔宇顯示的側曲屏功能,充分利用了手機在折疊狀態下的側曲屏區域。用戶可以通過雙擊側曲屏啟動音量調節功能,該功能支持個性化設置和調整,用戶最多可以設置五個快捷方式。
除了廠商對操作系統的設計和改進,折疊屏軟件生態的打造依舊比較乏力。大部分應用在大屏狀態的展現,僅是對小屏模式的簡單放大。對折疊屏手機的應用適配,以及專門針對性折疊屏的應用軟件開發,還需要更多開發者的加入。
折疊屏是正確的方向嗎
就當前的市場銷量來說,折疊屏手機仍然是一個極為小眾的市場。根據數據機構統計顯示,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僅400萬臺,作為對比,2019年全球手機銷量在14億臺級別。
一方面,柔性OLED屏幕、鉸鏈等設計上的難點,導致了折疊屏供應鏈產能不足和良品率不佳。目前能夠真正實現商用,并有一定用戶基礎的廠商僅有華為、三星兩家。另一方面,折疊屏手機往往代表著高價格,但它在耐用性、續航、防水等方面的體驗并沒有跟得上價格,就目前的技術來說,折疊屏手機這個品類還難以稱得上成熟。
但不可否認,柔性屏產品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當前,5G現象級應用仍未出現,攝影技術也普遍超出用戶需求,手機行業暫時沒有更好的發展方向。而折疊屏尚未完全定型,隱藏著極大的潛力,無疑成為萬眾期待的消費刺激點。
近年來眾多手機廠商、供應鏈廠商紛紛圍繞屏幕、鉸鏈進行研發攻關,展開專利布局。尤其在2014年之后,折疊屏手機相關全球專利申請呈現井噴態勢,5年時間獲授權的專利申請就超過了3000件(數據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專利技術的大爆發和越來越多廠商的入場,注定了折疊屏手機的進化只有更快。相比只有三星、華為的前兩年,未來兩年折疊屏手機市場的競爭和活躍度無疑將極大提升,而折疊屏手機早日走進尋常百姓家也才更有可能。
轉載于:IoT一線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