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折疊屏手機進入密集發布期,榮耀、華為率先出擊。
11月23日,榮耀發布了折疊旗艦榮耀Magic Vs系列,采用自研“魯班0齒輪鉸鏈”, 提升折疊傳動可靠性與精密性,芯片采用了高通驍龍8 Gen 1+,搭載的操作系統為MagicOS 7.0,售價7499元起;11月2日,華為發布了豎向折疊手機華為Pocket S,搭載鴻蒙操作系統3.0版本,售價5988元起;據記者了解,OPPO的新品也箭在弦上,將在12月初推出旗下首款豎向折疊手機。
從今年的折疊屏發展趨勢看,輕薄化、價格下降、軟件適配成為關鍵詞,這也是消費者的需求痛點。目前市場上各品牌的折疊屏手機價格都已經下降到萬元以下,小巧款甚至在接近5000元,產業鏈的加速成熟也推動了銷量攀升。
日前,IDC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上折疊屏產品單季出貨量超過100萬部,創下新高。同時,多家機構都預測今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超過1500萬臺,突破千萬規模門檻。
手機大盤下滑的大背景下,折疊屏成為逆勢猛漲的高端品類,業界對于2023年折疊屏市場的銷量預測也頗為樂觀。榮耀CEO趙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相對于2022年,預計明年的折疊屏市場至少翻兩番。
持續進擊高端市場
可見,隨著手機品牌商們的重金投入,明年折疊屏市場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一方面在高端市場上,折疊屏代表著高端技術的實力,是樹立高端品牌的重要標簽,也展示了產業鏈的綜合把控能力。目前蘋果尚未推出折疊產品,在手機高端市場上,折疊屏自然是安卓派的對標利器。
“榮耀把蘋果iPhone作為我們高端機的對標對象,就是要用榮耀Magic Vs折疊屏來對標蘋果的頂級旗艦,”趙明表示,“隨著Magic Vs的推出,折疊屏可以作為主力機或者是唯一手機來使用,折疊屏這種多形態合一的解決方案,應該是未來手機發展的另外一個趨勢?!?/span>
趙明向記者預測道:“折疊屏手機在未來高端手機的占比會越來越高。2023年5000元以上的手機預計4000到5000萬臺,在這個價位段上未來百分之二三十都會走向折疊屏,這個比例隨著時間會進一步加大?!?/span>
從數據面看,如果今年折疊屏銷量超過1000萬臺,那么能夠占據5000元以上高端市場約25%的份額。隨著明年普及度越來越高,占比也會持續上升,高端市場今年以來整體保持穩定,也是各家必爭之地。
另一方面從市場份額上看,三星和華為在折疊屏市場上領跑。Strategy Analytics近日的報告稱,在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動蕩的情況下,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攀升至兩位數的高水平,三星占據領先地位。2022年第三季度,亞太地區占據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目前三星折疊屏手機全球出貨量最高,華為國內出貨量第一,兩者在折疊屏手機上布局最早,迭代的產品線也更多。隨著榮耀等品牌也紛紛推出折疊產品,接下來的市場走勢還將發生變化。趙明還透露,明年2月份榮耀將會在巴塞羅納發布新的折疊屏和高端旗艦產品。
此外,在終端需求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外界也關注折疊機在研發成本和盈利上的平衡問題。趙明告訴記者,對于廠商而言,要覆蓋成本,(規模的量)至少是百萬級。
產業鏈進化的平衡術
從產業鏈角度看,今年折疊屏手機在鉸鏈技術、續航能力、應用交互等方面進行升級。其中,鉸鏈是其中技術難度最大的環節之一,和折疊屏手機最終的輕薄程度、厚度有著直接關系。
比如,此次榮耀Magic Vs更新了鉸鏈技術,采用了“魯班0齒輪鉸鏈”,從92個零部件,下降到只有4個?!霸缙诘恼郫B屏手機都是基于科技嘗鮮邏輯和理念,在大規模量產之后,很多關鍵部件我們都自研,把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同時讓整個重量變得更輕?!壁w明介紹道。
此前,華為發布的Pocket S采用多維聯動升降水滴鉸鏈,解決了折疊狀態下的機身縫隙問題。鉸鏈也是各家比拼自研能力和產業鏈實力的重要部分。
盡管輕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但是一味追求輕薄將會影響到續航等體驗,因此在器件選擇和空間優化上廠商們都在進行平衡。包括重量和續航的平衡、厚度和相機解決方案的平衡等等。
趙明談道:“今年進步最大的是折疊屏的重量、厚度、以及整體性能。關于重量輕薄和性能的平衡,不同的廠家都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榮耀是通過’魯班0齒輪鉸鏈’技術往前推進一步,把更多的空間留給電池。有的廠家是把手機做得輕薄之后,電池的容量也縮小了,每個品牌和廠家對于方向的認知基本達成一致,但是對于產品的選擇作出了不同的判斷?!?/span>
同時他也坦言,未來減少一點點都會非常困難,因為一旦這種平衡沒有把握好,可能損失的就是整個的產品質量、可靠性,廠商需要在綜合的體驗架構下做到平衡。
硬件之外,今年在軟件適配和應用交互上,折疊屏也有不小進步,第三方APP的增加、大屏操作、分屏方式、和平板等終端跨屏交互等都有體驗上的提升。廠商的投入之外,這也受益于安卓操作系統最新版本針對大屏設備的系統級優化,涵蓋了顯示、分屏、多任務操作等多個維度。
對于折疊屏下一步的發展和演進,趙明認為:“重量、續航、性能、熱設計、可靠性還會是重點,OS和系統軟件的應用上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內外屏不是簡簡單單的屏幕拓展,應該帶來不一樣的人機交互和功能?!?/span>
轉載于21世紀經濟報道,侵刪。